新聞資訊 / NEWS AND INFORMATION
技術創新促能源供需有效對接
時間:2016/5/23 17:14:00 來源: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點擊率:5143
今年以來,能源互聯網備受關注。繼《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后,相關文件再次出臺,為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 《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 (2016-2030年)》(下稱“行動計劃”),配套文件《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下稱“路線圖”)同期發布。針對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要圍繞能源效率提升目標提供智慧能源技術支撐。而路線圖對行動計劃進行細化的同時,還對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的戰略方向、目標、行動提出要求。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促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能源供需互動就會越來越頻繁,從而使能源供需達到有效匹配。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就是能源供需的有效匹配。”他說。
效率提升是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總體處于較低水平。行動計劃提出,要圍繞能源效率提升目標提供智慧能源技術支撐。
具體來說,這種效率的提升,首先依賴于能源技術創新。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能源互聯網等技術,提高用能設備設施的效率,增強儲能調峰的靈活性和經濟性,推進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整個能源系統的優化集成,實現各種能源資源的最優配置,構建一體化、智能化的能源技術體系。
事實上,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無疑將整體提高全社會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互聯網旨在通過優化能源供給,提高生產、服務和消費側的效率,其本質上就是傳統基礎產業向高端結構戰略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并將有可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生說。
路線圖在對行動計劃提出的技術方向進行細化的同時,還提出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的未來發展目標。
具體來說,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體系,能源互聯網基礎架構、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及能源互聯網相關應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并實現示范應用。部分能源互聯網核心裝備取得突破并實現商業化應用。建立智慧能源管理與監管技術支撐平臺。初步建立開放的能源互聯網技術標準、檢測、認證和評估體系。到2030年,建成完善的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體系。到2050年,全面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體系,引領世界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
大數據等技術帶來新體驗
能源互聯網涉及能源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還是能源市場的運行,都需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行動計劃對這些方面的技術創新均提出要求。
比如,在能源生產、消費方面,行動計劃提出,要推動能源智能生產技術創新,重點研究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智能化生產,以及多能源智能協同生產等技術。要促進能源智能消費技術創新,重點研究智能用能終端、智能監測與調控等技術及核心裝備。推動智慧能源管理與監管手段創新,重 點研究基于能源大數據的智慧能源精準需求管理技術、基于能源互聯網的智慧能源監管技術。
其中,能源大數據技術尤其值得一提。
路線圖提出,要發展能源大數據及其應用技術。研究能源互聯網用戶大數據、設備大數據、運行大數據、交易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等各類大數據集成技術。研究多源數據集成融合與價值挖掘關鍵技術。研究能源大數據在引導政府決策、提升企業業務水平與服務質量以及創新能源產業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支撐技術。
“它必須能夠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用戶體驗———把大數據分析所需的產品功能全部融入一個平臺下,進行統一管控;它需支持全部云端OS,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種架構;它應能夠讓用戶輕松、快速地得到動態報表;它不僅能被IT人員掌握,也應該能讓業務人員輕松操作。”談及能源大數據技術,永洪科技渠道總監楊健認為,一站式大數據分析技術將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平臺建設不可或缺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平臺建設是個繞不過的話題。路線圖提出,要在能源交易服務平臺、智慧能源管理與監管支撐平臺等方面開展研發和攻關。
比如,在能源交易服務平臺技術方面,路線圖提出要研究滿足能源互聯網各類功能的市場交易平臺技術。研究能源結構生態化、產能用能一體化、資源配置高效化的全新市場架構設計技術。研發基于身份識別的自動交易和實時結算技術體系。研究基于能源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技術。開發服務于能源生產、傳輸、儲存和消費等全壽命周期的能 源互聯網金融產品與融資工具。研究能源自由交易情景下能源系統安全保障技術。
能源交易服務平臺技術的發展,無疑會使得能源需求得到互聯。“他的本質是以互聯網思維來推動能源發展,它強調的是需求的互聯,是一種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發展理念,讓家家戶戶都參與到這場能源革命中來。”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 這種互聯互通,同時也會促進能源供需的有效對接。正如曾鳴所言,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將促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能源供需互動就會越來越頻繁,從而使能源供需達到有效匹配。能源互聯網是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技術平臺,它促使能源領域有了商業模式和相應的市場,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能源資源。”